HK 司州烽火延千里 - 吳 天行健 著

司州烽火延千里

前言:

        承上次國戰,吳軍成功奪還司州,並乘魏蜀聯瓜分地界之機,強攻曹魏地帶,一舉取回盧江及汝南地區,面對聯軍夾擊,幸保不失。

        而曹魏於聯盟下僅得陳留、許昌至譙一帶之地,蜀軍則於只需面對吳軍情況下,依據「和約」,北面地域不費一兵一卒,成功將地域擴至襄邑。

20:00-20:30:

        吳軍於司州宛城出師,攻下入口中牟,並乘勢連取許昌及召陵,兵臨譙城門下。而蜀軍則根據「和約」,接連攻下曹魏北線之城,並以陳留港作據點,於官渡強攻司州。

        魏軍面對吳軍強攻豫州,採取「以空間換取時間,先穩譙城後方」策略,先收復汝南及汝陰地區。及至吳軍兵臨城下之際,魏軍已得到足夠時間收復各城,並成功回守譙城。

        雙方於譙城正面交戰,由於曹魏集全國之力於譙,吳軍突擊師無功而還。與此同時,蜀軍已於司州官渡入口,憑兵員人數優勢,衝散我吳軍防線,並相繼攻下官渡港及官渡,為司州失陷之起點。

20:30-21:00:

        蜀軍以強大兵力優勢,為曹魏於司州開路。先以水軍繞過宛城,攻下弘農港及弘農,並火速回攻宛城港圍攻宛城。魏軍得蜀軍強力掩護,魏軍遂得以宛城通道進入司州,並接收弘農及弘農港作據點強攻宛城。

        而蜀軍則以官渡及宛城港據點,脅逼宛城北門及東門。魏蜀聯手與吳軍展開持久戰,宛城港連番易手,而宛城在魏蜀連番強攻下,陷於孤立無援之勢,惟於吳軍力守之下,仍能力守個一時三刻。

21:00-21:30:

        拉鋸戰及至此時開始有所變化,宛城門戶被破,魏蜀二國圍城之下,宛城無力再守,吳軍被逼退出司州,從陣地重新開始。並乘蜀國退出司州需時,連陷盧江,汝南,取豫州直上。

21:30-22:00:

        乘魏軍忙於接收司州地區,吳軍一度收復整個豫州,惟蜀軍退出司州後,加緊轉線於北揚州趕擊吳軍,最終盧江失陷,汝南失守,國戰亦至此完結。

總結:

        是次國戰,我吳軍面對兩國全力強攻,司州關口一失,即至戰局潰敗而無所挽狂瀾。是故可見吳軍縱據地利,然確未有實力面對兩國全力進攻,此委實不容置疑。而魏軍得「和約」之助,如願攻下司州,總得三城,吳軍被圍攻下,失司州而僅得兩城,皆無礙蜀國再得漁人之利,東郡無危而得進濮陽,合肥可守而得據盧江汝南,可見「和約」之巨大影響。

        以是次國戰,吳軍縱失司州,國內亦無所怨言。而對於「和約」,所謂「變生於事,事生謀,謀生計,計生議,議生說,說生進,進生退,因以制於事。」此實為弱曹所不得不和,形勢比人弱,實可明白。

        然而蜀國脅兵眾之勢,力足強攻司州,然跟曹魏聯盟,專以攻吳軍,其利之得,其勢之強,地圖可見,不言而喻。聯盟後,曹魏望依蜀以強化,惟聯盟後,得益較大者,魏耶?蜀乎?不需表言,只需各人心知即可。不才天行健謹參。

群英 - 吳《不敗神兵》天行健